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。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,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,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。唐宋以来,建幢之风盛行,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,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。
我国经幢多为石质,铁铸较少。一般有圆柱形、六角形和八角形。由基座、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,幢身刻陀罗尼经文,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、云纹以及佛、菩萨像。
寺庙经幢
由来
幢原来是指供奉在佛像前的宝珠丝帛装饰的竿柱,为印度佛教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,佛教自汉传入到中国后,这种佛教文化形式也得到了保存。而要说采用石雕形式的话主要是从唐朝开始,唐朝是佛教文化最为鼎盛发展的时期,到了唐代中期,佛教建筑中开始用石雕形式雕刻出寺院经幢,用于摆放在寺院的殿前庭院内,成为了一种永久纪念的佛教建筑特色。自唐代开始,石雕经幢经过五代、北宋的发展还是相当不错,是寺院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而到了元代以后,此类建筑开始没落。
寺庙经幢
结构
寺院经幢通常采用石头雕刻而成,其造型可以有圆柱形、六角形以及八角形,由基座、幢身、幢顶三部分组成。幢身的雕刻层数也没有明确的规定,常见的有二层、三层、四层、六层等等,可以分成四角、六角以及八角结构,其中八角形石雕经幢比较常见。比如思阳岭上保存的一座陀罗尼幢就是这样一座八角二层的设计,为后唐与宋朝时期的共同产物,雕刻精细,展示了当时佛教的发展状况。石雕经幢的幢身上雕刻经文,其中常见的经文为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》,此外,其他雕刻的经文还有《大悲心陀罗尼》、《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》以及《金刚经》、《般弱心经》等等,用于向世人传递佛法,弘扬佛教的文化魅力。
寺院经幢上的雕刻通常以佛教的佛像以及故事为主,是传承佛教文化所用,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也会雕刻有诸如石狮子、莲花以及带有佛教元素的形象,整座石雕经幢的雕刻也都会有更多整体的协调性和精致性,与佛教寺院建筑很好地融为一体,呈现不同的建筑魅力所在。在这特色的石雕建筑中,让我们能够看到佛教的发展,感受文化魅力。
总之现在寺院经幢的用途是越来越广,现在不光是寺院里用到经幢,还有就是广场、景区、公园等地方也能看到石雕经幢的身影,但是石雕经幢依旧是每个寺院都必不可少的佛教建筑物。
海鑫古建
寺庙经幢产品图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