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幢”之词为梵文和的意译,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,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,又称幢幡,原指佛像前所立用宝珠丝帛装饰的竿柱。经幢作为佛教传播发展的产物,同时也成为记载寺庙历史的重要载体,对研究寺庙起着重要作用,更加需要加强对经幢保护与管理。
经植由基座、身、植顶三部分组成,各部分有各自特点。基座唐早期一般不使用或采用单层须弥座,中后期间主要采用二层或三层须弥座,须弥座形式多样;幢身形式单一,周阻刻经,平面宽度、高度与经幢整体密切相关;幢顶构件总数随着高度增高而增多,所占经幢比重越来越多。
经幢形制基本统一,仅少数经幢在不同部位的构件富有创造性,但也都是在符合经幢总体形制下所进行的适当创新,没有突破经幢的形制。
经幢既是石雕刻艺术品,又是组合竖直向上体量奇特的建筑物,往往是娱神、礼佛的“佛的空灵世界”。构筑建筑空间与建筑“意境”相结合的空间环境,更是艺术的表现,建筑的空间环境的艺术表现,主要致力于某一特定的空间的气氛、情调、韵味的形成,而意境恰好是这一默契、和谐的直观统合。作为禅宗世界的崇拜物,籍以表现佛法权威和隆重。佛教徒在欣赏石经幢艺术时,不仅会感受到建筑魅力的美学,更会激发佛法上的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