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“四大天王”你想到了什么?今天要讲的“四大天王”是佛教的四位“护法神”。
虽然大家对“四大天王”都有一定了解,但可能很多概念还停留在神话故事里。佛教的“四大天王”指的是东方持国天王、南方增长天王、西方广目天王,和北方多闻天王,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。
释迦牟尼佛住世时,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,其中主要的护法被称为“密迹金刚”。隋朝著名诗人薛道衡在沋钟山开善寺时,曾问僧人:“金刚何为怒目?菩萨何为低眉?”寺僧说:“金刚怒目,所以降服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
因受明代小说《封神演义》的影响,大家便将此密迹金刚塑像称为“哼哈二将”,以此展现护法神威武勇猛的精神状态。
按照一般的丛林建制,两尊金刚塑像应该被供奉在山门殿。但许多寺院因地制宜,将天王殿和山门殿建在一起。因此,在很多寺院,会经常看到两尊金刚力士塑像和四大天王塑像被供奉在一起。
“四大天王”是佛教主要的护法神和守护神。他们守护四大部洲,护持佛法、护佑国土,庇佑众生。为什么他们在世俗上又被称为四大金刚、四大天王呢?这也可能与《封神演义》中的人物原型取材于佛教中的“四大天王”有关。所以,这两者不可混淆。
而“四大部洲”涉及到了佛教的宇宙观。佛教主张宇宙是由无数个世界构成的。一千个一世界,称为一小千世界;一千个小千世界,称为一中千世界;一千个中千世界,称为一大千世界。小千、中千、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。
每一个世界最下层是一层气,称为风轮;风轮之上为一层水,称为水轮;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硬石,称为金轮;金轮之上是山、海洋、大洲等所构成的大地;而须弥山,就位于此世界的中央。它的周围咸海中,是四大天王所守护的四大部洲:东胜神洲、西牛贺洲、南赡部洲、北俱芦洲。
所以,当对佛教的宇宙观有所了解后,就应该明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与电视剧、小说上讲的四大天王不可等同。那么,佛教中的四大天王究竟是什么来历,有何寓意呢?
手持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。南方增长天王意指能使他人善根增长,护持南瞻部洲。他右手持剑,寓意佛法的智慧如同宝剑一样锋利;左手拿一条龙,代指众生变幻万千的烦恼。这样的法器寓意着用佛法的智慧,斩断一切无明与烦恼。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学会断除嗔心。正如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告诉我们的,要将个人层面的友善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。
手持琵琶的是守护东胜神州的东方持国天王。“持国”意为慈悲为怀,保护众生,护持国土。
持国天王手中有一件法器——琵琶。这件法器具有表法的作用的,代表着要像音乐一般地柔软,因而感化众生;同时,也提醒大众生活和修行要像弹琵琶那样,张弛有度。儒家讲中庸,佛法讲中道。就是说做事要恰到好处,不偏不倚,中正调和。
北方多闻天王,意指以大福德护持北俱芦洲的民众。他右手持宝幢,伞盖代表着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外部环境染污。
多闻天王信仰在中国唐朝就已盛行,唐朝军队中,常用多闻天王形象绘制旗帜,号曰“天王旗”,以保佑武运昌隆。
西尊天王的普天身像有多种,在《陀罗尼集经》中记,他左手持矟,右手执赤索,其余与持国天王大致相同。
在《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》中, 广目天身红色,一面二臂,目圆而外凸,头戴龙盔,身穿铠甲,右手捉龙,左手托塔,于诸佛净土坛城中,守护西门之职,主怀爱。
因其为金翅鸟所化,能镇伏龙王,故右手捉龙,表风调雨顺。
四大天王中的南方增长天王执剑,因剑有锋,所以借谐音为“风”。东方持国天王因琵琶能调出音调,寓意为“调”。
北方多闻天王因伞能遮雨,所以代表“雨”。西方广目天王右手捉龙意为龙蛇司顺,所以寓意为“顺”。合起来便有了“风调雨顺”的意思。
有些四大天王还分别踩着八个小鬼,象征着战胜邪魔与困难。
其实,四大天王给大众上了一堂哲理课。东方持国天王教授大众爱岗敬业,尽职尽责;南方增长天王教授大众增长知识,增长能力;西方广目天王教授大众多读多看,开阔眼界;北方多闻天王教授大众善于倾听,勤于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