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食台,又称施食台、供食台、出生台、生台等,民间俗称石佛柱。出食台是一种寺院场所内很常见的法器。源自佛教「施食」的典故,后来广传于亚洲各佛教寺院,于大殿外施设一石柱、或一平台、或一食盘等,以供放加持过的事物、水、香,施食鬼神等体恤饥困的众生,表达佛家心系天下。至今,台湾多处著名宫庙,亦可见之。
施食之风到了唐代,蔚为风行,影响所及道教也发展出施食和焰口仪式。佛道两教通行斛食,施舍鬼众。如今农历七月,两教寺庙亦皆举办普渡法会,设斋施食,慈悲救拔亡灵。
制作出食台的材质有各类花岗岩、大理石、砂岩等。其中以花岗岩的采用量最大,大理石和砂岩则相对少些。大理石一般表面会带有很多不规则的花纹,少数汉白玉石除外。砂岩在惠安雕刻早期时间会偶尔采用一些,而后由于粉尘太大,对人的身体损害极大,因而现在很少会有砂岩雕刻品。所有,若以使用的材质种类来区分出食台种类的话有花岗岩施食台、大理石施食台、砂岩施食台等。花岗岩的种类有很多,一般根据颜色进行分类:白石、青石、红石、黑石、黄石等,不同颜色的石头制作成不一样的施食台视觉效果。
在外观形式上,不同的寺院一般也会定做极具个性化的施食台。出食台一般为石柱,由柱础、柱身、承露盘三个部分组成。最常见的施食台造型为底座是一块四边形的板,上面是一个单层的俯莲台,莲花瓣会相对较大,通常这种莲花瓣会做成双瓣的,更饱满许多。柱身部分则雕刻七宝如来大名以及本师释迦牟尼的法名,一般这些雕刻的文字都会上好金漆。有些寺院需要定制符合寺庙风格的,也只是在这种表现方式上进行一些调整而已。当然有些调整比较明显的也有,那就是把底座调高,内容更加丰富,比例突破常规造型。也有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寺院,会将出食台的八面都雕刻上对应的佛像法相,法相下面是对应的佛像名称。施食台的承露盘一般会由三层莲花瓣叠加而成,呈仰莲形态,大小直径与底座相差无几。石材雕刻而成的施食台,其柱心刻的如来名字,其中就含有四方佛的名称,因而在摆放施食台时,要按照相应的方位去摆放,以免贻笑大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