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狮子,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,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。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成狮子的形象,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。在中国的宫殿、寺庙、佛塔、桥梁、府邸、园林、陵墓等都会看到它。
狮子形象始于汉朝,狮子不是中国所有的物种,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过来的。相传东汉汉章帝时,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。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,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。
唐代高僧慧琳说:“狻猊即狮子也,出西域。”在中国的文化中,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,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,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。
由于人们对狮子的推崇,狮子在人们心目中是尊贵而威严的瑞兽,因此很快就成为中国雕刻艺术的题材。汉唐时期的帝王陵墓、豪门贵族坟园,开始有了石狮子的踪影。此时,石狮子的使用并不普及,只出现在陵寝坟宅之前,经常与石马、石羊等石像一起摆放,目地是让人产生敬畏之心。
唐宋以后,石狮子被民间广泛的使用,大门前置放石狮子就像在门上贴门神一样,都是用来作为守护门户,驱除邪灵鬼怪,既美观又寓有纳福招祥瑞之意。每个朝代石狮的造型不一,到清朝时,石狮的雕刻基本上就定型了。
不同时代的石狮子雕刻呈现不同的特点,也显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。总体上,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,雕琢质朴;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,造型活泼,雕饰繁多,小狮子也不仅在母狮手掌下,有的爬上狮背,活泼可爱。
古人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之分,讲究阴阳协调,石狮子的摆放也有一定规矩。通常是一雄一雌,双双对对,左雄右雌,符合男左女右的阴阳学说。石狮子在民间有辟邪作用,一般用来守门。往往摆放在大门左侧的雄狮,通常雕塑造型是足下踏一绣球,象征权力无限;右侧雌狮则是足下依偎着一幼狮,象征子孙绵延。
石狮子除了用来镇宅辟邪,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装饰品,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。古代的官衙庙堂、豪门巨宅大门前,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。直到现代,许多建筑物大门前,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。
民间石狮的形态和传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,都和吉祥、喜庆紧紧相连。在古镇,有这样耳熟能详的民谣:“摸摸石狮头,一生不用愁;摸摸石狮背,好活一辈辈;摸摸石狮嘴,夫妻不吵嘴;摸摸石狮腚,永远不生病,从头摸到尾,财源广进如水流。”
石狮被奉为“中国人的守护神”,石头本来是冰冷没有感情的,用石头雕刻的狮子却一直传承着吉祥如意、平安祥和的寓意。几千年来,在中国的民族文化里,石狮无论历史变迁、无论何时何地,始终守护人们吉祥平安。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,石狮子在历史岁月流逝中,守望和承载着中国文化最深处的灵魂精髓与华夏气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