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,音译为“窣堵波”,意译为高显处、功德聚、塔庙、灵庙等,汉音略译为塔婆、浮图、佛塔等。《杂心论》云:“有舍利名塔,无舍利名支提”;舍利,如《金光明经》云:“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”,“是戒定慧所熏修,甚难可得,最上福田”;佛所说的经法,叫“法身舍利”,简要地说,是指佛所说的缘起偈:“诸法因缘生,我说是因缘,因缘尽故灭,我作如是说”。
据《佛教法象真言宝典》云,佛塔表义可分四重:
一、保存舍利,供人礼拜;
二、表佛之色身与大悲意;
三、表三界,塔瓶表欲界,塔颈表色界,其上表无色界及空大;
四、表三十七道品等共六十名数。佛经中多处讲述,恭敬修建、礼拜、供养佛塔,有很大的功德利益。
我国汉地造塔始于两汉之际,佛教传入之后,汉明帝敕建的白马寺塔为中国最早的佛塔。其塔九层,高二百尺,四方式,是一座阿育王塔。与佛寺的汉化相类,佛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后,在塔刹、浮雕、彩画装饰等方面继承了印度佛塔的特征,一方面其建筑造型和艺术风格等也有着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。
佛寺建筑中的佛塔,往往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,许多佛塔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上最突出的标志和特征。中国汉传佛教佛塔,凝聚着人民高度的智慧,虔诚的信仰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,千百年来,吸引着无数的朝拜者和观光游客,为广结佛缘,实现佛教慈悲普度众生、利益安乐有情的理想、广泛地传播佛教起了巨大的作用。